转基因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在争议中前行

4月14日,杭州科学大讲堂第103讲在浙江大学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受邀作了题为“转基因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在争议中前行”的专题报告,为师生解开关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一系列疑问。

许智宏认为科学家有责任对公众进行转基因知识的科普,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他的报告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全球的粮油生产态势、中国的农业生产、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植物育种和现代农业以及生物工程和转基因生物。他告诉大家,十大主要食物全球产量,以及大豆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蛋白质和油料作物,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油作物。我国的农田仅占全球的9%,淡水资源占6%,要为13.8亿人口提供足够的食品。解决粮食刚性需求任重道远。

他说,转基因在大自然中一直存在,甘薯是比较典型的天然转基因作物。现在科学家在实验室进行的转基因研究,比起自然转基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精准性和科学性,起到了人工的“物竞天择”的作用。

他认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很多是源于误传和误解。他以Bt杀虫晶体蛋白为例,向师生科学地解读了Bt杀虫的机制。哺乳动物吃进胃里的Bt基因,会像其他蛋白质一样,被消化和分解为氨基酸等而被吸收,所以没有毒性。针对美国超市很少见到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因此很多人认为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等情况,他解释说,美国有相关规定,凡经过科学论证,并经政府审批通过的转基因食品等同于非转基因食品,无须再进行强制性标记。美国的转基因食品远远多于中国。    
         他指出,中国人口的增长,土地、淡水等资源的短缺,以及国民食品结构的转变等因素,使我们必须正确对待转基因问题,切莫将转基因妖魔化。

本次讲座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和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联合承办。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许宏球出席。来自杭州市科协、浙大党委宣传部、浙大生工食品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大讲堂。(洪萍)

      

      

  • 回顶部

  • 分享

  •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