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主动还是被动,自觉还是自然,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学技术转化为商品的速度在日益加快的今天,对科学技术越了解,就越能更多享受科学技术的恩惠;反之,对科学技术知之甚少,则很可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茫然失措。

       千方百计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让市民能够真正利用科学知识去创造更高质量的生活,是打造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不可或缺的前置条件之一。如果公众不了解科学,不了解科学研究的本质,不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就不能有效地防止伪科学的欺骗,更谈不上生活品质的提升,这不是“生活欺骗了你”,是自己害了自己,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源于公众科学素养的缺失。

       一、现状•杭州公众科学素养
       世界各国从事公众科学素养研究的学者认为,科学素养的概念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具备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理解;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基本理解;对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理解。公众科学素养高低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
       据杭州市科协公布的数据,2008年杭州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
       养的比例为3.54%,也就是说,1000个杭州人中,有35.4个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从年龄段来看,18岁至30岁之间的市民所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最高,比例达到10.5%,而51岁至60岁之间的市民所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最低,为1.4%。从调查表上看,杭州市民获取科学知识最主要靠电视、电影,约有78.8%的市民采取这种渠道;其次是报纸、图书、杂志,约有67.7%的市民靠这种渠道获取科学知识。
       可喜的是,杭州市公民对环境保护、医学上的新进展和灾害防治方面的科技信息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分别达到78.8%、64.5%、64.4%,说明这座城市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的高度责任感和珍惜态度。82.9%的公众认为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利大于弊,他们坚信科学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舒适但是从横向比较来看,杭州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虽然由2005的3.2%上升了0.34个百分点,高于2003年的全国比例(1.98%),高于2008年的浙江比例(2.76%)。但是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2005年上海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上海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0.7%,接近美国1995年的水平。

       二、生活品质•公众科学素质
       生活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词,但又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根本上说,生活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活动,是一种生气和活力,是一种生命力和创造力。生活品质则表示人们日常生活的品位和质量。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争取实现公众科学素养的大幅提升,到2010年,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达到主要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
       而杭州于2007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体现了杭州城市整体特色和综合优势,提高生活品质,既是新老杭州人的希冀和需求,也是杭州发展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在科学技术正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已经深刻影响到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的“生活品质”。
       孙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2年开始参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课题研究,所担任的课题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她认为,科学素养的提高是点点滴滴渗透在普通公众的日常生活中的,她举了自己亲历的一件小事:
       一次,一些中国科学家陪同联合国专家参观南方一个村庄。这个村子是科学家的一个实验基地,当地茶农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好的收成,科学家们也很满意实验结果。但在观看茶农采茶时,一位联合国专家却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不告诉采茶的妇女要带上手套呢?未经处理的叶片上带有农药,可能会对妇女的健康和她们的后代产生潜在的影响。” 
       孙诚感慨:“我们在传递给农民致富的技术时,往往忽略了向他们传授安全生产的知识。这种有利劳动者自身安全的常识传播,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哪怕一个小村庄只有50人受益也是成功,这才是科学素养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真谛。
       她在日本考察期间,发现居民社区都开设“公民馆”。“公民馆”的工作人员是国家公务员,由政府出资,开设图书馆、讲习班等。“公民馆”的功能随着时代变迁发生着变化,由上世纪50年代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期间的就业技能培训,变为现在的修身养性,传播最新的科学进展信息等。
在孙诚看来,想让公众直接从某个政策或规划中受益,必须配合切实可行的项目、经费和人员队伍,“否则就会与以前一样,一阵风刮过就完”。比如,能否保证科技场馆、博物馆定期向公众免费开放,哪怕每年只有一个星期,公众也会记住,并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科学素质和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个普通人,不懂一些科学技术知识就无法适应现代生活。在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的今天,基本科学素质如同阅读写作能力一样,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不具备这些基本素质,虽然不至于无法生活,但生活中受困会是很经常的事,严重影响生活品质。今天,妥善处理日常中的饮食、吸烟、接种疫苗,或者居家的安全问题,无不需要对其背后的科学、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最低层面,是人人必须知晓的科学常识,其次是应该掌握的基本科学原理和方法,最上层则应环评议程的决定终于出台等等。勿庸置疑,科技素养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至于怎样才能提升个人的科学素质,一语中的:“学习”。学习越持久,科学素质自然就越深厚。
       杭州与我国其它城市一样,必须面对公众科学素质普遍低下这一严峻现实,公众科学素养不仅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直接影响到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杭州要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就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素质行动计划上理应走在全国前列,在共享平台层面,要加强教育培训、资源开发与共享、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先普及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培养市民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共享生活品质之城。

       三、测定•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1989年,一份来自美国的“Public Understanding of /and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与态度)”调查问卷送到了中国科协研究人员手中,就此拉开了国内“Scientific  Literacy”研究的序幕。“Scientific  Literacy”,在译介为中文时,曾有科学素质和科学素养两种表达。后者主要强调了后天习得培养而来;前者范围更广,将先天与后天综合一体。早在1979年,当时任美国伊利诺宜大学公众舆论研究所所长的米勒教授开始尝试在美国国家公众科学素养的连续调查中建立对美国成年人(18-69岁)的科学素养评估体系。米勒教授在过去30年中,对美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程度进行了测量,并测试了影响人们对科学的态度的相关因素。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是了解中国公众成年人(18-69岁)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对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看法和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手段等各个方面情况的重要方法。这些调查研究工作为我们跟踪研究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变化、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的变化等各种情况提供了客观的量化依据,为我们掌握和了解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变化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米勒教授认为,科学素养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具有足够能力阅读报纸和杂志中表达各种科学信息的科学词汇;二是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具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对于科学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具基本的了解。世界各国现在仍然在全部或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采用米勒的标准。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研究是借鉴国际上的公众科学素质研究体系和问卷,采用国际通用指标和调查方法进行大规模全国抽样调查。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入户面访的方式,了解中国成年公民(18-69岁)对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感兴趣的程度、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看法、了解公民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手段、方法等方面的状况。在1992年、1994年、1996年、2001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中国科协先后成功进行了7次调查。
       2003年以后,测试标准中,科学术语在保留了“DNA”、“Internet”、“分子”的同时增加了“纳米”;科学观点沿用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16道题目;科学方法包括“科学研究”术语、“对比实验”和概率的理解。在测试迷信程度方面,考虑到中国迷信形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邀请专家确定了在我国相对普遍的5种迷信形式进行测试和追问。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的测试标准为:4个科学术语要全部回答正确或有些了解,16个科学观点要能正确回答10个以上,3个基本科学方法要全部回答正确,4种迷信现象要全部选择“不相信”或“不知道”,并且在追问中要选择“不理睬”。同时满足以上3个条件者,才可初步认定为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

       四、意义•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分子、激光、DNA等科学概念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公民了解这些科学概念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每天都通过媒介接受科技方面的新名词、新信息,诸如“纳米”、“克隆”、“干细胞”、“转基因”等等,公众对这些新名词的接受程度,直接体现出科学素养的高低。
       公众科学素养已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核心举措,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公众科学素养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其总体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高低,影响着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其实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科学素养,有一种通俗说法,就是“用科学技术和知识来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科学素养对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不仅会给个人带来发展,还会给整个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带来进步。
 

  • 回顶部

  • 分享

  •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