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让科协工作回归本位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科协系统也要牢牢把握这次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历史机遇,围绕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谋划科学发展,紧扣活动目标推动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协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科协的重要性将会在“学习”、“实践”中得以升华、实现,我们科协系统应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改革求发展,积极谋划发展新路子,工作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我们只有抓住这个根本要义“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科协才能有为有位。科协作为科技界的群众团体,其本身就是科技与人才的结合体,在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科技与人才两大因素的今天,其对发展的贡献必将越来越大,我们科协人应该为此感到自豪。科协“三个服务,一个加强”的工作定位,完全符合科学发展的理念,其核心是要做好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以人为本”,科协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以为科技工作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咨询、专题调查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切实维护科技工作者何等合法权益。为此,要强化科协团体文化传统积淀所形成的学术探讨氛围,少一些党政机关的官气,多一些自由探讨的风气。
       2006年5月召开的中国科协“七大”对章程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宗旨表述上规范了提法。科协工作不仅是党的群众工作和国家科技工作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协组织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三个服务”的理念,找准了齐心协力促进科学发展、同舟共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的科学定位。前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曾语重心长地告诫科协人:“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何等群众团体,在性质上它既不是党的组织,更不是行政职能部门。千万千万要注意,科协不要变成行政化、官僚化的机构。”此言甚是!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很多科协机关和有关部门往往忘记“本位”, 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被完全切断,与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严重削弱,只能给予有限的尊重,根本谈不上对谁负责和接受监督。由于缺乏群众基础,很多地方科协变成少数人“小圈子”的行为,难怪很多科技人员觉得“当不当会员一个样”。以至最终把科协打造成了不折不扣的行政机构,违背了工作定位的初衷。
       事实求是讲,迄今为止,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支撑机制,很多地方科协远没有建立起来,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离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尚远,科协改革与发展和学会改革和发展不相协调,学会改革缓慢滞后,成为科协发展的瓶颈。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照科协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必须强调,要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科协人民团体价值观的核心,科技工作者是科协团体存在的基础,是科协改革发展的源泉,立会之本,我们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科技工作者的根本利益作为科协人民团体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主题的价值取向,发展为了科技工作者、发展依靠科技工作者、发展成果由科技工作者分享作为科技工作者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欢迎不欢迎的标准,要确立“你需要我策划”、“你牵头我协作”、“你唱戏我搭台”的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上的讲话中也指出了科协工作的历史使命,可以这么解读:科协,要在全社会树立起“科学”这面大旗,形成“爱科学”、“尊重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使广大的人民群众,特别是科技人员信仰科学,热爱科学,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伪科学和封建迷信。同时,发动、引导和组织最广大的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做贡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让科协工作回归本位。正本清源,需要明确目标定位,坚决摒弃一些陈规陋习。
       科协要做科普“宣传部”,不要做科普“教育部”。从内容上讲,科普工作包括“弘扬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也就是说,要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科技界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同时要在科技人员中倡导科学方法,“授人以渔”。科普工作必须要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科协要做科普“宣传部”,而不是主要做科学知识“教育部”。科协要使全体社会成员“爱科学”,而不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懂科学”,这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中国的教育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授,中国人容易迷信古人和权威,相对缺乏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精神。面对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各类知识唾手可得,对知识真伪辨析的意识和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我国建成了一支热爱科学,积极弘扬科学精神的科技人员队伍,对全体大众的科普宣传才会有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科协要做学会“组织部”,不要做学会“统计部”。 学会作为科协的组成部分,科协的学术交流工作主要是通过学会承担的。学会是科协组织的基础,也是科协开展活动的基础,学会的地位决定着科协的社会地位。学术交流主渠道的建设——学会工作在科协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协应该根据本地科技人员的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主要任务,团结主要力量建立起各类学会。在学会的组织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组成人员的代表性,权威性和社会活动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学会的作用,学会组织应保持适度的开放性,比如自然科学团体适当吸收一些具有社会科学背景的人士,老科协中适当吸收几名年轻人等等。学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学会不仅是人才作贡献的桥梁和纽带,更是优秀人才的孵化器,各类学会应该将有潜质的青年人吸收进来,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做学会的统计工作在实体上是没有意义的,是群团组织官僚化,泛行政化的表现。科协不需要考核政绩,因为其不是政府部门;更不要“数字出官”,因为科协的主席不是官,只是科协工作的主要发动者、组织者。科协最宝贵的财富是民间组织资源,其根本的使命是使“民智提高,民智涌流”。 
  科协要做国际“统战部”,不要做国际“旅游部”。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是科协一项重要历史使命。科协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其工作的主题是“团结”和“民主”。加强国内外科技人才的合作和交流可分为二个层次:一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充分激发海外留学人员、侨胞和华人的爱乡爱国之情,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渠道关心和支持祖国的建设事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二是科学无国界,我们可以将国内外的各类专家结成最广泛的追求真理统一战线,就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国际研讨会以及各类学议,为国家的建设事业提供智力支持。但目前在科协系统,由于人才的匮乏(很多科协机关甚至没有一名懂外语的人才),以及对此项工作的片面理解,国际交流工作变成了组团国际考察的旅行社,更有甚者,它变成了科协机关工作人员公费出国冠冕堂皇的借口。 
  科协要做“科技工作者之家”,不要做“科协工作者之家”。科协是由科技界代表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是理所当然的“科技工作者之家”。这个“家”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促进科技工作者间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互相提高,是个培养人才的“孵化器”;二是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那些“规定动作”(本职工作)吃不饱的人才有机会表演几个“自选动作”(社会工作);三是切实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做爱护人才的急先锋。科协机关工作人员是这个家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应该全心全意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对发挥“家”的功能具有责任和义务。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科协这个“大家”与科协机关这个“小家”的区别与联系,不能用科协机关取代科协组织。 
       让科协工作回归本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统一科协人的思想,从思想、组织、制度建设着手,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实效:在思想上,科协的一些工作人员往往不理解科协工作的历史使命,不能从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高度深刻领悟“科学”的内涵,不理解“爱科学”与“懂科学”,“尊重人”与“教育人”的辩证关系,以科协机关取代科协组织,使科协工作行政化;在组织上,很多科协机关变成了“二线”干部休养地,不少地方科协班子成员不是科技人员,在科技界没有威信,有的压根不尊重科技人员,这对发挥科协对科技人员的凝聚力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在制度上,“按章办会,民主办会”的制度不健全。受行政编制限制,科协机关人员一般较少,容易形成小圈子,机关内部不团结,不民主。在不少地方,科协工作变成了科协机关的工作,连主席办公会议都不能正常召开,科协工作简化为做几场科普活动,填写几张统计报表。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让“科学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渗透到方方面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真正领悟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让科协工作回归本位。
  • 回顶部

  • 分享

  •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