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
杭州市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中心
7月18日下午,以“艺术与科技”为主题的“科学咖啡馆•科技文化沙龙”活动在华彩•信空间举办。30余位科技、艺术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商科研与产业跨界交流合作的发展思路,共探创造性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瑰宝的创新路径,共瞻科技与艺术相互赋能、跨界融合与文化繁荣的美好前景。服务中心主任蒋晓斌出席活动并致辞。
描绘艺术之花
第59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信念之路》独立策展人、艺术家代文华以“信念大家谈”为题做主题分享。作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智慧女性专家顾问、北京服装学院艺术硕士客座导师、中国西藏油画学会的理事,代老师善于运用音乐抽象的哲学思维打破不同艺术门类边界对艺术进行转化。她运用VR技术创作的泼彩作品《洛神赋》,融歌曲、书法、绘画、声乐与科技语言于一体,让来宾们深切体会到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全新探索以及“用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的力量。她在分享中提到,科学注重运用工具进行结果式探索,艺术则更注重于感性表达,许多卓越的科学家也是艺术家,用超越常人的思维模式来追寻真理。尝试用艺术的思维进入科学的领域、突破自身局限,才有无限可能。同样,艺术与文化的传承,也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
融合创新 共向未来
美国东北大学信息设计与可视化艺术硕士、前蚂蚁集团产品设计师李星月从自身经历出发罗列了科技对艺创作的一些影响,认为当艺术创作到达一定境界时,艺术与科技是不分彼此的。杭州易无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少杰就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人工智能与艺术的融合是将艺术家在二维世界中的未尽之意,提升至三维空间的全新高度,这一飞跃的根源来自创作者、艺术家的智慧与情感,印证了创作是有灵魂的。威迩津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军威就艺术与科技如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进而创造新的文化现象方面,表示当利用科技工具实现的表达与使用情感情绪转化的创作达到相当的高度时,艺术与科技方能合二为一,其展现出的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力量,深刻影响着生命的本质,值得我们感知和敬畏。杭州书画社副总经理赵双双从艺术教育的角度切入,指出艺术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单只是学习艺术技能或者欣赏艺术作品,更是培养个体综合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活动期间,参会嘉宾还参观了华彩•信空间并品鉴了传统手冲咖啡,一幅幅作品和一杯杯咖啡在这个极具艺术气息的空间中,在柔和而聚焦的光线下,焕发着别样的生机与活力,它们不仅仅是色彩与线条的交织,更是情感与故事的载体。
本次活动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杭州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承办,浙江浙商传媒有限公司、高新区(滨江)欧美同学会、滨江区党外人士之家服务中心、杭州银行滨江支行等单位参与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