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挑战,迎接曙光——杭州科学大讲堂第209讲揭开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面纱,找回遗失的记忆

       在当前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以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却仍然处于无解状态,它们的致病机制、诊断手段、治疗方法等,每一个都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创新,通过各种技术和不同角度去解析探索。6月20日下午,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承办的杭州科学大讲堂第209讲邀请到西湖大学张鑫教授作题为“寻找遗失的记忆——积极面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带来的挑战”的科普讲座。杭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孙雍容出席,并为张鑫教授颁发了大讲堂铭谢牌。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菊红,科协相关部室及学会、协会、研究会60余名科技工作者现场聆听了讲座。


 

       张鑫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随后进入美国Scripps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曾任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化学系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长聘副教授、Paul Berg Early Career讲席教授,获得斯隆研究奖、皮尤生物医学奖、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早期职业奖、美国国家科学院Kavli Fellow等多个重要分量的奖项。2021年全职加入西湖大学理学院,受聘为化学教授、细胞生物学教授,是当年西湖大学聘任的最年轻的终身正教授之一。


 
       讲座伊始,张教授从什么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展开,阐述了产生此类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分别是遗传和基因改变、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刺激和老龄化,并指出全球目前大约有8000万人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而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人类寿命的延长,患病人数还将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巨大社会和家庭成本考验着人类文明的社会结构。

       张教授以阿尔茨海默症(AD)为例,详细讲解了阿尔茨海默症的历史来源、临床表现、易患因素和主要危害挑战,由于AD发病机制不清、缺乏早期诊断方法、临床防治困难等原因,目前已成为当前人类十大死因中唯一不能预防、治愈或延缓的疾病。


 

       张教授指出,科研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积极面对挑战,不断在阿尔茨海默症的疾病机理、预防治疗、早期诊断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目前已发现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机制与蛋白质聚集紧密相关,Аβ及其聚集是AD的核心病理物质,血液脑源性囊泡分离鉴定技术也为AD早期诊断带来了曙光。张教授强调,体育锻炼、均衡膳食(地中海饮食)、多社交、保持心情愉快等是AD预防的可调控因素,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多多关注。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听众就各自的疑惑积极提问,张鑫教授也一一进行了解答,尤其是对普通记忆衰退和阿尔茨海默症的区别作出了专业的解释,建议现场听众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要在意别人的说法,要活出自己的开心和精彩!




  • 回顶部

  • 分享

  •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