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科学大讲堂第144讲-乡村振兴需关注农业结构转型

       4月28日,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和余杭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承办的杭州科学大讲堂第144讲在余杭区举办。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黄季焜教授应邀作“乡村振兴:农业农村转型与政府职能”的科普报告。市科协巡视员张贵书出席并为黄季焜颁发铭谢牌。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提出了我国乡村振兴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黄季焜教授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要实现乡村振兴,提高农民收入,不但要关注农村问题,还要关注农业结构转型,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合适的政策和普及非常重要。
       对于农业转型速度与农村减贫速度的关系,黄季焜教授的团队对中国中、东、西部三个省40年里农业发展情况,和印尼、老挝、越南等亚洲国家的农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一个地区或国家如果农业转型快,它的经济结构转型也快,整个地区或国家的减贫就快。如果这个地区或国家的农业转型和结构转型都慢,增收也非常慢。

       黄教授说:“国家有几十类政策,上百条措施,有些是起作用的,有些是反作用,有些是起促进作用。什么时候出台什么样的制度和政策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以玉米为例,2015年之前,我国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提高了玉米价格,刺激了生产,库存增多。而同一时期,国际市场的玉米价格下降,国内的玉米价格高于国际价格,进口不断增加,玉米加工业和玉米的替代品受到很大冲击,养殖业受到很大的冲击。2015年我国调整政策,下降玉米收购价,2016年又实行了价补分离,玉米国内与进口到岸价差价缩小,国内玉米销售上升、库存减少,玉米替代品进口减少。 因为政策改革,不但使玉米产业逐渐进入正常的轨道,也挽救了玉米加工业,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挽救了其它跟玉米相关的产业。      黄季焜教授谈到,以农业为基础的地区,在转型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四个过程:产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随着生产力提高,产出更多的产品,农业开始多样化和商业化;更多劳动力转移出来,农业从兼业到专业到机械化;最后走向城乡融合发展,高度可持续发展。



       在这过程中,黄季焜教授认为,需要政府职能发挥更大作用,政府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以及良好的市场环境、城乡发展空间规划等。他强调,现代农业在整个转型过程中逐渐的往高值农业、非农就业、城乡融合永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必须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来自杭州市市区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负责人及主要技术人员、余杭区相关街道从事农业种养殖的基地负责人及种养殖大户近100人参加了活动。(洪萍)

  • 回顶部

  • 分享

  •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