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科学大讲堂第140讲: 走进神秘的海洋生物世界

       2月23日,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和杭州日报科学松果会联合承办的杭州科学大讲堂第140讲在杭州市科技交流馆举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新正研究员应邀作“走进神秘的海洋生物世界”的科普报告。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何志伟出席并为李新正研究员颁发铭谢牌。



       李新正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学研究。“上天与下海,哪个更难?”讲座一开始,李新正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与听众交流。答案是,下海更难。目前人类上天的距离已经远远大于海洋。而海洋环境中存在着很多困难阻止人类去探索,包括压力大、无法自然呼吸、黑暗复杂、环境恶劣等等。大海是神秘的,海洋生物也是神秘的。但是,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大量资源,如生物资源、化学资源、金属资源等等,并且很多资源海洋里的存量远远大于陆地。因此,我们要保护、认识、管理好海洋。

       讲座内容主要分为海洋生物的常识、常见的海洋生物门类、深海海洋考察三个部分。李新正向大家展示了各种形态的海洋生物的图片。海洋生物的门类要远远多于陆地生物,目前已知的动物中,有15个门类的动物只在海洋里生活,即在海洋也在陆地生活的生物门类有17个,而只在陆地不在海洋生活的生物门类目前只发现了1个。而海水的温度、盐度、氧气、阳光、水深、天敌等等都影响着生物在海洋中分布情况。分布在我国的海洋领域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万8千多种,但这只占海洋生物很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还没有被发现。



       李新正说,海洋生物的生态链大体上与人们一贯的认知一样,存在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物链。但是在深海,阳光到不了的区域,人们“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一说法就被推翻了。在深海区域,生存着很多不依赖阳光的生物,这些就是深海化学能源生物。地球内部散发出来的能量,通过甲烷或者硫化氢气体带上来,形成冷泉或热液环境,养活了微生物,发育出的茂盛生物群落,在冷泉或热液环境中居住常见的,有管状蠕虫类和多毛类动物,如贻贝、帽贝、蛤和虾等动物。这些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化能生物群落形成了独特的食物链和黑暗生态系统。
       我国正处于深海考察的黄金时代,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深海考察的能力也在提升,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蛟龙号的下水,我国现已拥有大洋一号、深海勇士号、蛟龙系列、彩虹鱼系列等大洋考察和海洋深潜装备。但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洋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李新正鼓励广大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将来能更好地了解海洋、管理海洋和保护海洋。(洪萍)

  • 回顶部

  • 分享

  •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