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科学大讲堂第138讲:智能制造与未来工厂

       工业4.0时代的来临,将会给世界和中国的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变革?中国的智能制造往哪个方向发展?关于这些问题,杭州科学大讲堂第138讲,邀请了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知识产权和知识管理研究所所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新建教授,做了《智能制造与未来工厂》的专题报告,并与现场听众互动交流。


 

        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何志伟出席并为顾教授颁发铭谢牌。


 

       顾教授说,新一轮产业革命到来之际,智能制造与未来工厂怎么发展,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在关心的主题。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国都面临着四大压力,即全球化压力、个性化压力、绿色化压力,还有高端化压力。对此,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我国则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


 
       顾教授介绍,工业4.0需要两大战略:一是领先的供应商战略,就是把信息化技术和德国先进的工业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创新,中国称之为“互联网+”,这是重大的创新方向。二是领先的市场战略,就是通过网络把全国的企业联系起来,进行信息共享。共享的目的是进行专业化的分工,零部件尽可能大批量生产,减低成本,但需要诚信的市场,透明、公开的环境。工业4.0还需要三大集成:一是纵向集成,即企业围绕产业链,研发、制造等将信息技术集成起来。二是端到端集成,即一个产品不是一个人做、一个企业做,是要让他们都集成。三是横向集成,就是价值链集成,不同的产品中零部件是相同相似,把它们归类起来,增大批量,降低成本,这是全世界的分工合作。在工业4.0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目标是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制造2025,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什么是制造强国?首先在装备的企业和跨企业层面,包括材料,机械、整机、生产线。材料影响力大又特别容易保密,附加值高,材料和工艺都是我国的弱项。其次是产品的使用服务,智能产品不仅让用户有很好的体验,而且企业可以获得很多数据用户的数据,是我们创新的源泉。

 


       顾新建表示,在智能制造领域,未来工厂将是自治和自律高度统一的制造系统,它像流水组织,流水由大量水分子组成,既独立又有联系,与环境相适应。未来工厂也是蜘蛛网组织,就是相互协同,各自有不同的核心价值,然后一起协同完成复杂的工作。中国在面向用户端需要的发展比较快,现在要向价值链的上游发展,越上面我们和国外的差距越大,越需要专注、协同和创新。


 
       本次活动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和杭州市科普作家协会联合承办。来自浙江省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近120人参加活动。(洪萍)

  • 回顶部

  • 分享

  •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