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科学大讲堂第108讲: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食品安全

     长期以来,转基因技术备受社会专注,转基因技术究竟是怎么回事?转基因技术在水稻育种中和传统育种方法有什么区别?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到底如何?针对人们关注的这些问题,7月30日下午,杭州科学大讲堂第108讲邀请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分子育种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遗传育种博士研究生导师、杭州市科普专家库专家曹立勇研究员以“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食品安全”为题,在临安市委党校作专题科普讲座。

     作为一线科技工作者,曹立勇抛开转基因技术的政治、经济、宗教、伦理等因素,从技术层面全面介绍了农业转基因技术发展、研发趋势、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转基因的若干争议问题和发展建议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曹立勇指出,良种是农业增产增收的关键。在水稻常规育种领域有两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矮杆育种,这次革命使水稻产量从每公顷两吨提高到四吨。第二次革命是20世纪70年代的水稻杂交技术,使产量从每公顷4吨提高到6吨。这两次绿色革命奠定了高产基础,但常规育种方法周期比较长,工作量比较大。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育种技术获得重大突破。转基因技术就是生物技术育种的一种,它主要利用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抗病基因、抗虫基因)克隆分离重组后整合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变生物原有的性状获得新的性状。他用图解方法描述了传统育种技术和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区别。转基因作物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有三点:一是有效地控制了靶标害虫和作物病害,稳定作物产量。二是降低了化学农药的施用,保护生态环境,增强食品安全性。三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目前,转基因生物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医药方面、环保方面、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等等。从转基因研发趋势来看,全球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品种有玉米、棉花、油菜、木薯、甜菜等28个品种,商业化应用的有65个国家,其中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占前三位。我国从1998年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转基因技术研发,中国的商业化运用排在世界第六位。在我国大面积应用种植的仅Bt棉花和抗病毒番木瓜两种。作为一项重大技术创新,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转基因技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转基因是一个新的技术,也是一个新的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进,要大胆研究创新,占领制高点,同时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虑到。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了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曹立勇表示,转基因技术是中性的,转基因培育的品种是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和管理的。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食用和饲用安全性;二是环境安全性。

     最后,曹立勇研究员还就转基因技术争议的问题和“转基因食品对子孙后代有没有影响”、“虫子吃了抗虫转基因作物会死,人吃了会不会有事”等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与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次讲座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和临安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承办。来自临安市的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中层以上领导100多人聆听了报告。(洪萍、李延芳)

    

    

  • 回顶部

  • 分享

  •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