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五水共治” 打造最美湖泊——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博士后服务团到淳安县梓桐镇开展农业废水第二期深度净化治理工作

    淳安县梓桐镇是著名的红薯之乡,红薯加工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传统的红薯淀粉加工工艺产生大量含有淀粉的废水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特别是对冬季千岛湖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梓桐镇地处千岛湖源头,镇党委、政府为了加强千岛湖源头水质保护,对红薯产业污染水资源十分重视,近年来持续加大了对该项农业废水的综合治理工作力度。2013年,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组织博士后服务团应梓桐镇政府之邀,专门成立了专项研究课题组,派出环保、农业、机械、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专家对废水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检测,研究了通过生化综合处理方法,初步解决了水质富营养化问题。同年12月,研制建成了淳安县第一座废水处理净化微循环系统,在梓桐镇杜井村建立了农业废水净化处理示范点,通过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了千岛湖源头水质的有效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并将其打造成了“美丽杭州建设实验区”的一个试验点,淳安县人大实地考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今年,梓桐镇党委、政府为响应省政府“五水共治”号召,在博士后服务团专家的帮助下,开展了水资源污染第二期深度净化处理处理工作,重点解决梓桐镇农业废水净化示范点较少、处理能力较低等问题。2014年12月初,经过一年的研发,梓桐镇农业废水治理第二个示范点在该镇的卢家村建成,卢家村是梓桐镇人口较多、红薯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全村有500多户,1500多人,每年在红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较大。同时,因为地处位于梓桐源溪上游,一路影响到下游数个村庄的饮用水质量,因此梓桐镇政府把红薯治理的第二个示范点选择在此,对改善梓桐源溪水质会起到着较大的作用。但由于卢家村位于溪水上游,河床狭窄,洪水水位与正常水位相差较大,洪峰流量可达数百立方每秒,对废水处理示范点建设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杭州市科技者服务中心召集博士后专家对沉淀池的选址进行了数度详尽的考察,考虑了洪峰冲击的影响和截留污水的便利等因素,选择在茅菴桥下游5米处建设沉淀池,还采用尖角圆弧池体外形和增设防洪可调闸门,有效地减少了洪水对处理池的冲击,提高了其使用期限。另外,还在去年杜井村示范点运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改进了污水处理机的内部结构,增加了微滤网的纹路密度,大大提高了沉淀截留效率,处理后COD浓度比以前下降了30%;同时,还对絮凝剂的配方进行了改进,沉淀时间缩短为原来的70%;通过综合改进,处理能力提高了1.4倍,达到了深度净化的效果。
    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通过该科技为民服务项目,进一步改善了梓桐镇的生态环境,保护了淳安县的青山绿水和千岛湖源头水质,为助力“五水共治”、打造最美湖泊取得了新的实效,受到了各有关部门和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俞梁)

                         

                   

                         

                         

                         

                   

                         

                         

                       

                    

  • 回顶部

  • 分享

  •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