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带”“液氮冰激凌”——不一样的“开学第一课” 杭州科学大讲堂“零”距离感受超导磁悬浮

“开学第一课”作为新学期的“起跑线”,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月26日下午,杭州科学大讲堂第205讲邀请到了西湖大学理学院何睿华教授走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作题为“超导磁悬浮”的科普讲座,为现场近800名师生上好科学第一课。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蒋晓斌主任为何睿华教授颁发了大讲堂铭谢牌。


 
超导磁悬浮是利用超导体在低温下的磁性特性,使物体悬浮在磁场中而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种技术。通过这种原理,可以实现物体在空中悬浮并保持稳定,具有极高的悬浮力和低摩擦力。在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的现在,超导磁悬浮作为一项前沿技术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从左滑到右、从右滑到左,不管侧立还是倒挂,都能滑动不止……这块形似饼干的物体就这么稳稳地飘浮在轨道上方,像被一种神奇的力量精准地托举着,悬而不落,动而不歇。”何教授一边演示着实验,一边告诉现场的师生,这个黑布包裹着的物体叫“超导体”。超导体可以悬浮在磁体上,可以沿着磁体的轨道滑行,甚至将整体进行翻转之后依旧可以悬浮在轨道的下方。


 

一个个“超导磁悬浮”小实验的展示,成功吸引住了在场听众的注意力,整个会场气氛异常活跃。展示结束后,何教授以现场超导悬浮轨道的模型——“莫比乌斯(Mobius)带”引入,开启了一场超导体知识的科普之旅。他从什么是超导体开始介绍,详细地阐述了超导体的作用、发现和历史发展,特别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超导磁悬浮的原理和特别之处。


 
“人类在超导研究中的梦想是什么?——找到能在室温工作的超导体,例如《阿凡达》电影中的潘多拉星球上的‘室温超导’悬浮山。”何教授用设问的方式,幽默风趣地提出了现阶段超导的未解之谜。他鼓励在场的同学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探索关于超导的未解之谜筑牢基础,希望在场的同学中有人可以成为第一个破解超导谜题的科学家,打破基础物理发展的瓶颈,为人类发展做出有益贡献。

最后,何教授与同学们热情互动,同学们抛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何教授都进行了耐心地回答,并给予了奖品——利用液氮制作的冰淇淋。




本次大讲堂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和拱墅区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旨在邀请院士专家走进校园沉浸式科普前沿科技、弘扬科学家精神,让杭州青少年学生在“开学第一课”中获取科技知识、播下科学种子、树立崇高理想、感受新时代的发展。


  • 回顶部

  • 分享

  •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