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科院举行鲜食春大豆新品种及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观摩会

nk1.jpg

  日前,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在嘉善、慈溪召开鲜食春大豆新品种及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观摩会。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省种子管理总站、省育种专项豆类协作组、大豆示范县成员等多个单位专家及相关企业人员参加。与会人员现场考察了‘浙鲜12’和‘浙鲜9号’示范基地,并进行了座谈和交流。

  据悉,本次观摩会所展示的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主要是通过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作物协同高产、绿色增效的目标,在玉米小幅减产(减产幅度20%以内)前提下,一般玉米亩产800公斤,每亩增收鲜食大豆300-400公斤,亩增效800-1000元,该技术在萧山、慈溪、兰溪、开化等县市有一定规模的推广面积。

  在嘉善县惠民街道,与会专家考察了‘浙鲜12’及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基地。‘浙鲜12’是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所育成的早熟、优质鲜食大豆新品种,熟期早,生育期(出苗至采收)约70天,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耐低温,适宜促早栽培。同时也具备商品性佳的特性,二三粒荚比例高、荚色深绿、豆荚鼓粒饱满,口感甜脆。

  嘉善县惠民街道的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基地也是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党总支部“一党员一田园”党建创新项目的实施地,通过院地支部共建模式,研究所内从事水稻、大豆、油菜等研究的党员在这里认领了责任田,让科技帮扶落在实处。

nk2.jpg

  在慈溪长河镇,与会专家考察了‘浙鲜9号’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基地,相较于‘浙鲜12’, ‘浙鲜9号’豆荚更宽大,结荚更为集中,产量更高。

  据介绍,慈溪市庵东镇幼林果园套种大豆示范基地所展示的是另一种套种模式,是用两年龄的梨树与鲜食大豆套种在一起,与浙江本地的经济作物有了很好的结合。

  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傅旭军站长介绍,‘浙鲜9号’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是省内种植面积最广的自主选育鲜食大豆品种,做到了鲜食大豆品种本地化,深受出口市场的喜爱。浙江省的鲜食大豆出口量也是全国范围内第一的。过去种植老品种,亩产大约为五六百公斤,而‘浙鲜9号’可达到七百五十公斤左右。

  据悉,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的就是将矮秆作物鲜食大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毛豆和其他高秆作物或果树等科学地间隔种植,土地养分和阳光都得到合理利用,优势互补,使土地利用率提高,达到增长增收的目的。

  “现在,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我们浙江省11项旱粮主推技术之一,正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大力推广。”省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厉宝仙介绍,在过去及外省的大豆与玉米的套种技术当中,往往套种的是黄豆,而今天的示范基地中所展示的技术,正是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浙江的本土化实践和推广。

  • 回顶部

  • 分享

  •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