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工作者为本,建科技工作者之家 ——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建设方略初探

       一、以科技工作者为本,让科协工作回归本位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科协组织要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作为根本任务”。前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曾语重心长地告诫科协工作人员:“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何等群众团体,在性质上它既不是党的组织,更不是行政职能部门。千万千万要注意,科协不要变成行政化、官僚化的机构。”此言甚是!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科协组织易忘“本”, 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被完全切断,与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的权利义务关系也被严重削弱,往往只能给予“下面”有限的尊重,“科协”需要对谁负责和接受谁监督竟然成了伪命题。由于缺乏群众基础,很多地方科协组织演变成了少数人“小圈子”的行为,蜕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行政机构,彻底背弃了科协工作定位的初衷,以至很多科技工作者觉得“当不当会员一个样”。
       对照科协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必须强调,要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科协人民团体价值观的核心,科技工作者是科协团体存在的基础,是科协改革发展的源泉,立会之本,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科技工作者的根本利益作为科协人民团体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主题的价值取向,发展为了科技工作者、发展依靠科技工作者、发展成果由科技工作者分享作为科技工作者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欢迎不欢迎的标准,要确立“你需要我策划”、“你牵头我协作”、“你唱戏我搭台”的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

       二、建科技工作者之家,搭建互动新平台
科协是由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是理所当然的“科技工作者之家”。这个“家”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促进科技工作者间的交流和合作;二是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三是切实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事实上,迄今为止,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实际抓手还真不多,多还停留在嘘寒问暖式的关心,与科技人员的实际工作、学习、生活结合得不够紧密,对建“家”的标准、方向和具体办法等缺乏统一认识,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科协的工作对象往往不自觉地局限在某一层次的科技工作者中——或是单位的业务领导、或是某方面的技术骨干。不少科技工作者仅知道有个叫“科协”的组织存在,却懒得融入到这个组织中,因为压根不知道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是甘心为科技工作者做牛马的。
       基于现状和可能,杭州市科协在下属事业单位资源分配上通过整合倾斜,在杭州市科技交流馆增设了“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 (以下简称“活动中心”,杭编[2007]67号),以承接大量杭州市科协为杭州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建起了开国内之先河的有形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利用位于闹市的杭州市科技交流馆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场馆为科技工作者搭建起实实在在的服务平台。
     “活动中心”的成立, 意味着杭州建科技工作者之家工作有了实质性突破,不仅为杭州科技工作者的各种活动(不仅仅是科技活动!)、相互沟通提供了硬环境,为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及区、县(市)科协之间的交流活动提供了窗口,也为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活动、成果转化、信息咨询、专题调查和继续教育等方面提供了交流平台,服务平台,展示平台,学习平台。

       三、抓准工作着力点,明确职责与目标定位
    “活动中心“自2007年10月20日揭牌运行近两年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要求,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把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定位为义不容辞的基本职责,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努力打造名副其实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活动中心”在关心和帮助科技工作者方面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如及时全面掌握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工作、社会保障以及继续教育情况,及时反映他们的呼声和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学习、工作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咨询、知识讲座、专题调查和继续教育等活动创造条件;经常性地组织科技工作者针对本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
      抓住“促进科技工作者自身价值的体现”这一建“家”活动的核心和灵魂,也就抓准了“活动中心”的工作着力点。“活动中心”因此要着力做好两大块工作:一是搭建服务平台直接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二是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为社会服务的平台,即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究其本质和核心,就是让科技工作者自身价值得以充分展示和有效提高,这也是“活动中心”追求的终极目标。“活动中心”注意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透过形式抓住核心,用一项工作、一项活动让科技工作者得利与否、得利多少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绩效的主要尺度。

       四、求真务实重绩效,不求所有求有用
       鉴于每个科技工作者一般都有自己工作的单位或工作岗位,且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不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或者说自身价值一定能在本职岗位充分发挥或展示,这就使科协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科协可以想办法为科技工作者创设“表现”的舞台,通过挖掘和发挥科技工作者的才华,帮助科技工作者实现其最大人生价值。也应该看到,由于科协占有和配置软硬资源的能力和手段都很有限,不能对涉及科技工作者切身利益的诸如职称、工资、福利、住房等有多少影响力,惟其如此,“活动中心”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方面也只有靠提供尽可能周全的软服务让科技工作者体验“家”的感觉。一切从实际出发,对科技工作者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给予充分尊重和理解,科技工作者自然会认同这个“家”,“家”的作用也为因此而凸现。
     “活动中心”不仅为杭州市科技工作者开展日常科技交流和活动创设了一个根据地,而且通过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直接服务或创造条件让科技工作者为社会服务方面更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也渐趋成形。
       ——自“活动中心”成立以来,每月推出一期“杭州科学大讲堂”,以“解读科学精神”为主线,以“当今科学热点”为话题,以“打造明星科学家”为特色;
       ——以各学会(协会、研究会)举荐的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组建了规模达近100名讲师的杭州市社区科普讲师团,每年进社区、学校等宣讲科普达600场左右;
       ——整合科协所属学术团体及其它合作单位的学术交流或科技沙龙活动,经常性地组织科技工作者围绕社会各层面上的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开展高层次、跨地区、多学科的学术研讨和论证活动,针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为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联合杭州市科技咨询协会等经常性开展科技咨询服务;
       ——加强与杭州籍和在杭工作院士的联系、服务、宣传工作;
       ——建立咨询热线,设专人负责,尽力做好为科技工作者维权工作;
       ——投资建设“数字阅览室”,拥有15000余种科技类、科普类电子图书资源,供科技工作者免费查阅;
       ——开展科技工作者继续教育与培训业务;
       ——做好科协系统各类学术会议、科普讲座及其它活动后勤服务,不仅免费提供场馆,还免费提供茶水;
       ——丰富科技工作者业余生活,举办各类科学文化或科学艺术展览,如承接或承办了杭州市科学美术协会的“三评‘西湖十景’美术书法摄影展天堂杭州书画展|”、“钱塘复兴30周年摄影展”等。
     “活动中心”还多次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作贡献。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活动中心”牵头,组织发动杭州市科技工作者协会和杭州市科学美术协会的会员进行赈灾义卖,把陈运泰院士请进“杭州科学大讲堂”解读汶川大地震。同样,三聚氰胺事件、H1N1流感事件等发生后,也是在第一时间把有关科技专家请到“活动中心”来探讨相应的科学问题。

       五、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努力拓展服务功能
   “活动中心”以科技工作者为服务对象,以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为中心工作,业已推出的系列建“家”活动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这个“家”,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还是不够大,究其原因,主要是自身建设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如运作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等。
     “活动中心”内部机构设置需要依据建“家”工作进展作灵活调整,按“项目定人数,岗位定人员,职责定部门”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专兼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用人机制,要求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就各位,各显其能,又通力合作,忌失位、缺位。
     “活动中心”需要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探索适合杭州本地实际的建“家”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要强力推行规范化管理,力争能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周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同时,要逐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营造安全、优雅、洁净的“家”的环境。
     “活动中心”需要拓展服务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工作者的需求也越来越显现个性化和多元化,现有的建“家”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活动中心”服务工作大多停留在行政推动层面上,大部分工作还是讲座、学术交流一类,较少有文体活动、科技成果转化等与科技工作者自身需求联系紧密的活动,手段缺乏,活力不够,凝聚力欠强,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科技工作者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活动中心”要实现“要我来”到“我要来”的飞跃,亟需打造品牌形象,构建以对科技工作者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服务平台。
        ——建设关系互动和维权平台,畅通科技工作者反映意见诉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渠道,切实维护科技工作者正当权益;
        ——建设信息指导和宣传服务平台,全方位关心、帮助解决科技工作者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通过网络、杂志、期刊、报纸、文件等手段宣传表彰科技工作者,展示科技工作者风采;
        ——建设娱乐和休闲活动平台,组织科技工作者疗休养,举办文艺晚会和联谊活动,活跃科技工作者的业余文化生活,甚至帮助解决婚恋难题。
     “活动中心”建“家”工作其实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政策保障,更需要组织落实,有关工作人员的组织管理、项目运作、服务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将最终决定“家”的品位和地位。
       实事求是讲,目前,“活动中心”建“家”工作还不能得到科技工作者的普遍认同和响应,不少科技工作者不知道科协是什么单位,主要开展什么工作,这是建“家”工作存在的先天不足,故有必要协同媒体作广泛宣传,走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路子,以形成共建共享的新局面。


  • 回顶部

  • 分享

  • 点赞

    0